爱吃焖黄羊肉的杨婵 作品

第215章 下山打牙祭

岳麓书院的研学生活,新鲜感如潮水般退去后,留下的便是日复一日的枯燥锤炼。最先叫苦不迭的便是赵明远。这日午后,刚结束一场关于《尚书·禹贡》地理考据的艰深讲会,他便拖着疲惫的步伐,一头栽倒在秦思齐斋舍的床铺上,哀叹连连:“思齐,悔不当初啊!原以为来这岳麓书院是鹰击长空,鱼跃江湖,何等快意自在!谁曾想…谁曾想竟是这般光景!这哪是求学,分明是减肥劳役外加炼狱苦读!”

掰着手指诉苦:“卯时未至便需晨起诵读,辰时便有讲会或论辩,午后不是考察便是自习,晚间还需整理札记,撰写心得文章。斋长那双眼睛,比鹰隼还锐利,稍有懈怠便记录在册,月末要呈报讲习。我那篇自认花团锦簇的《论仁政》,竟被批注‘浮华无根,未切要害’,只得了个丙等!早知如此,还不如留在武昌逍遥…”

秦思齐正伏案修改自己一篇被评爲“乙下”的策论,闻言搁下笔,无奈地笑了笑。

自身亦感压力巨大,可谓自身难保。岳麓书院的教学风格与考核方式与江汉书院迥异,更重实证、重逻辑、重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,而非单纯的辞藻华丽或引经据典。

自恃扎实的经义基础和数算之长,在此地似乎并未占到太多便宜,连续两篇策论都被打了乙等,评语多是“见解虽新,论证稍欠”、“数算可用,然于经义融合生硬”。

秦思齐知道简单的安慰对赵明远无效,因为困境是真实存在的。这里汇聚的是湖广乃至周边的精英,竞争激烈远超以往。

赵明远那减肥劳役外加炼狱苦读的抱怨,绝非全然夸张,其中关于减肥的部分,着实源于岳麓书院那堪称清苦的日常饮食。

书院膳堂提供的饭食,真正体现了食无求饱,居无求安的儒训。早餐多是清粥、咸菜,佐以馒头或粗面饼子。

午晚两餐则是固定的一荤两素一汤模式,然此荤往往只是几片薄如蝉翼的腊肉或一小撮肉末炒杂蔬,素菜是应季最普通的菜蔬,清水煮过,略加油盐,汤则是真正的清汤,几片菜叶或一点豆腐飘荡其中,能清晰照见人影。